第(2/3)页 马塞洛在接下来一周,带着季铭又参观了几家戏院,不同类型的片子,不同层次班底的演员,不同侧重的戏院设计……季铭甚至还参与到一部新的原创音乐剧的工作坊里。 当然,他谢绝了说些什么做些什么的各种邀请,就只是听。 跟他之前的想象不同,也许是他打算做音乐剧的时候,已经层次太高。其实在西区的剧院,哪怕是相当不错的一家剧院,他们做新剧,也并不会从名人堂,或者劳伦斯·奥利弗奖的获奖名单上去筛选。 很多年轻的作曲人,编剧,都参与其中。 制作人跟季铭说,他们这部作品,大概大大小小有12首曲子,可是作曲家们需要写出5倍以上,甚至是更多的曲子——他们依据剧本的要求,以不同的主题来创作各式各样的曲子,然后试听试唱,选出其中最适合的,最精彩的。 “如果是知名作曲家,当他写出曲子,你能这么随意地弃之不用么?”制作人挤挤眼睛,说着里头的道理:“而且当你回头去看,你发现,那些所谓知名的作曲、编剧,是因为他们写出了好的作品,才变得知名的,并不是知名了就能写出好的东西——所以给更多人机会,是个很有性价比的选择,并不需要纠结于创作卡司,相对来说,一个好的舞台监督可能更重要。” 非常有道理。 …… “马塞洛,非常感谢你,真的。”季铭在离开伦敦之际,真诚地感谢马塞洛的帮助,真的是非常大的帮助:“希望你有一天能来中国,让我好好招待你。” “如果你不站那么远的话,或许更有说服力?” “呃,你知道的,毕竟你是伦敦人,而我,有女朋友。” “……”马塞洛气的鼻孔都张大了:“我怀疑中国人对英国,对伦敦有巨大的误解。但如果每个人都像托马斯·戴利一样,伦敦就不会有这么多小孩了。” “是的,你说的非常对,”季铭又后退了一步:“但你毕竟是个三十二岁还没结婚,也没有女朋友的伦敦人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