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“好!明智之选!”曹柘道。 虽然很多时候,人们强调‘道’,而鄙夷‘术’,但术的多样化与低门槛,才更适宜于普罗大众。 往通透了解释,‘术’是通过长时间,多种类的实践,而迈往正确的道路。 而道则是站在正确的纲领上,统筹一切,再想要戏分出具体的术,便若掌上观纹。 两者的区别,是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而已。 欧阳锋对自身极为了解,他的根骨悟性虽然尚可,却也只是尚可。 真正的强大之处,在于其求道坚定之心,多年如一日的苦修定力。 术虽繁杂,仿佛流于表面,却更适合他这样的‘实干’派。 反而若是直接求道,则有可能多年盘桓,却始终不得门而入。 他若真的悟性、根骨绝顶,就不会苦求《玉素真经》了,而是直接创造一门不弱于《玉素真经》的法门。 指尖亮起微光,一指落在欧阳锋的眉心。 曹柘关于‘术’的大半总结,都分层分质的烙印在了欧阳锋的意识之中。 只有他达到了一定的层次,通过了曹柘留在其意识中的考验,方才能继续解锁,更进一步的修行。 收起手指,曹柘淡淡的对欧阳锋说道:“我对你为人处世的手段,不做评价,更不做要求。” “但记住你回答的问题,那是你立身的关健。” “如果有朝一日,需要你踏上一个未知的战场。你可以死,可以败,但绝不能不战而溃逃,更不可投敌。” “否则,无论你身在何方,无论你又有了什么样的成就,我都会将你抓回来,剥皮锉骨,灵魂悬挂于万幽之处,历经万劫而永不翻身。” 欧阳锋闻言,郑重点头,答应道:“老师放心,我欧阳锋虽不自诩侠义,却亦知何为有所为、有所不为。” 曹柘不做答复。 关于欧阳锋的许诺,曹柘大抵还是信任的。 就像欧阳锋自己说的那样,他虽不属侠义之辈,却也还有底线,亦不能不称其一句‘大丈夫’。 至于原著中,投靠金国那档子事,也不能称之为‘背叛’。 毕竟欧阳锋生于西域,虽扬名于中原,却也算不得正经的汉人,更不算大宋子民,自然也就没有效忠的义务。 “且去吧!”曹柘一挥手,将欧阳锋送离华山。 此时华山之巅,终于又只剩下曹柘与黄药师二人。 第(1/3)页